我說一個故事
當年我青光眼手術後幾星期,不小心把頭低於心臟位置高度太久
造成一眼內部出血,瞬間一眼視線變暗,完全看不到亮光
因為只有我一人在家,只好用單眼騎機車到榮總急診處
一位醫生用了一個儀器看了看我的眼睛
接著換了2,3個不同的儀器看,我頓時覺得這個醫生非常專業、細心
因為平時在門診看時,醫生也沒用這麼多儀器檢查
不過看的時間似乎有點久了,看的我心理發毛
是不是我的一眼要廢了
最後醫生終於站起來,走向另一位醫生說
"學長,可以幫我看一下嗎?"
"裡面全部都是血,有什麼好看的,開xxx的藥消血就好了",學長醫生說
這裡不是說用儀器檢查就是不專業
而是我們永遠不知道醫生用各種儀器檢查的目的
也許是在學經驗、也許真的須要驗證、也許只是無意識的公式化流程而已
所以我們也不必去猜測探討
確定的是,這些檢查都是"疑似青光眼"患者很平常的檢查
有檢查也比沒檢查好,至少日後比對時交有依據
而且我相信以後應該會變成例行項目,直到確定排除青光眼為止
所以應該很快就會適應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