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kknews.cc/zh-tw/health/o42e5o.html
新型的眼壓感測隱形眼鏡為一種非侵入性的動態測量眼壓的設備,可記錄24h-IOP波動曲線,並在不間斷的睡眠過程也能監測眼壓。
這個台灣不知道有引進嗎? 這樣就能完整記錄24H的眼壓值了!
目標眼壓
青光眼患者的診療需要考慮疾病的嚴重程度、患者的眼壓高低以及患者的期望壽命、生活方式與生活質量,強調個體化診療。
由於個體差異及其他影響因素,不同患者目標眼壓值不同,同一患者不同病期目標眼壓值也不同。在制定目標眼壓時需要考慮基線眼壓、地區和種族、年齡、家族史、假性剝脫性青光眼、眼灌注壓、近視、中央角膜厚度及其他因素[8-10]。例如較年輕的青光眼患者,「目標眼壓」的制訂應該較為嚴格,控制在較低的水平,而年齡較大的青光眼患者,「目標眼壓」不必過低。此外,不要過度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,以免影響其生活質量。早在1985年,在陸道平等就報告[11],要根據患者收縮壓及C/D值設定患者的平均眼壓(圖4)。

堅教授及團隊不僅證實了川芎嗪可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血液粘滯度,增加視網膜血液供應,改善視野缺損,還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川芎嗪可減少神經元線粒體活性氧的產生、穩定線粒體膜電位,顯著延長神經元存活時間[21-23]。
臨床可選擇的視神經保護治療藥物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、銀杏葉製劑、甲鈷胺片等。此外,某些食物也含有視神經保護的物質,如葡萄中的白藜蘆醇、西蘭花中的萊菔硫烷、薑黃中的薑黃素、茶葉中的兒茶酚胺、大蒜中的大蒜辣素以及連翹中的金絲桃素等。
進展與前景
關於青光眼的基因治療,主要有兩個靶點:小梁網細胞、視網膜神經元。當下基因治療的內容包括CNTF、BDNF、GDNF對節細胞的保護;小梁網的Caldesmon、Scaffold Protein,和膠質細胞的。葛教授認為,青光眼的基因治療前景優於黃斑變性。
當前,替代治療已出現了人工視網膜假體、注射幹細胞、「仿生眼」及人iPS源性3D視網膜等方法。而葛教授研究的靶向幹細胞視網膜膜片替代治療,是使用幹細胞源性視網膜神經元,以可降解材料的視網膜支架為載體,組成可降解的幹細胞視網膜膜片,用於治療青光眼等神經性致盲性眼病。此方法克服了視網膜假體不能完全模擬視神經元功能的不足,同時解決了非靶向幹細胞移植形成無功能細胞團的缺陷。葛教授已經對兔及猴進行了成功的RGC膜片移植,證明了RGC膜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這一系列新的研究和進展將為青光眼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。
ANDYHUI |